醴陵:汇聚政协力量,助力春耕生产
红网时刻新闻4月18日讯(通讯员 邓立平)汇聚政协智慧力量,助推高质量发展。4月16日,醴陵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开展春耕生产和老旧窑炉“煤改气”工作专题视察。
委员们进厂下田,全面了解工作进展,和企业负责人一道现场仔细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意见。

插秧机正在作业。
2025年,醴陵市按照“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的工作思路,规划种植粮食102.77万亩,其中早稻面积34.32万亩,总产48.19万吨。在惠农强农政策加持下,采取“五良”配套的方式,全面推广应用新质生产力。全市建有育秧大棚112个(同比多33个),插(抛)秧机260台套(增幅30%),全程综合机械化率有望突破90%。打造高产高效万亩示范片1个、千亩示范方38个。推广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10万亩,较去年增加4万亩。截至目前,早稻规划面积全部落实到位,已完成抛插30%,预计本月底结束春插。
泗汾镇何田村的农田里,大型耕田机欢快地整地,高速插秧机来回穿梭,栽下一排排嫩绿的秧苗。

政协委员在春耕生产现场。
“种的是什么品种?”“春插工作还有没有什么困难?”来到田间地头,委员们仔细询问。“秧苗已足龄,要抢晴好天气抓紧插植,适当增插基本苗。”认真检查秧苗的栽插质量后,农艺师、政协委员谢秋中建议,已插稻田要迅速施肥,争取早生快发,为高产奠定基础。
2024年7月,仙岳山街道江源村9家耐火材料生产企业投资1203万元,启动了老旧窑炉“煤改气”项目。“煤改气后,带来的不止是良品率有较大幅度提高,改造后的窑炉热效率达标、污染物排放稳定低于特别排放限值,初步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某企业负责人肖亮介绍道,根据初步测算,每年可减少排放颗粒物32吨、二氧化硫36吨、煤渣1432吨。“建议所有员工上班时佩戴防尘口罩、眼镜和耳塞。”委员刘欣欣建议,在产业发展升级的同时,要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醴陵市政协副主席丁武华要求,经营业主要提高认识,当好科学发展的头雁。加快新质生产力的推广应用,为生态环保、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当好产业兴旺的“保姆”,为企业和种粮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政协委员要加强调查研究,当好服务发展的参谋,在醴陵乡村振兴和生态环保工作中奉献智慧和力量,体现委员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