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夏日习水,豫见童声:一群大学生与161个孩子的夏日交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17:56:00    

9月5日,郑州大学贵州习水支教队最后一位队员提交支教感悟,这场持续整个暑期的支教活动画上句号。但对贵州省习水县岷山路社区和虹顶社区的161个孩子来说,有些东西才刚刚开始——几节没听够的古筝课、一盘没下完的棋、一位哥哥悄悄鼓励他说“你唱歌真好听”的那个下午。

2025年暑假,郑州大学一支支教队伍奔赴贵州习水。他们的到来,不仅是为社区的孩子们辅导功课,更是一场与童心相伴、共同成长的夏日实践。当最后一篇支教感悟提交,一段旅程结束了,但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最开始我们也有顾虑,怕课程太深、怕孩子不喜欢。”一位队员坦言。为此,他们反复打磨课程安排,除了基础的语文、数学、英语辅导,还开设了古筝、摄影、棋类、美术、科普实验等兴趣课堂。没有专业教具,他们就自带乐器、打印图片,把社区的教室变成临时“艺术工坊”。

课外,支教队陆续组织起了趣味运动会、“社区好声音”、文化艺术周和文艺汇演。这些活动不是“一次性”的表演,而是真正把舞台交给孩子。

除了教学与活动,队员们还主动与当地公益组织“益童乐园”学习儿童服务经验。

这是一家专注于贵州困境儿童服务的公益组织,一直致力于以儿童关爱服务为核心,采用“日常常态化服务+社区特殊文化融合服务”的模式,在为儿童提供基础关爱支持的同时,积极带动社区广泛参与。项目重点探索面向贵州农村及城市社区困境儿童的服务与陪伴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由政府、慈善组织、公益机构、社区及志愿者等多方协同参与,兼具贵州地域特色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慈善品牌。

通过多次交流,队员们逐渐理解了支教不仅是“上好一堂课”,更是如何与社区共融、如何实现可持续陪伴的实践课题。

“他们让我们看到,公益不是一次性的感动,而是长期的、系统性的陪伴。”支教队组织者表示,“这也改变了我们最初很多想当然的做法。”

支教活动虽已结束,但队员们的工作并未停止。他们正着手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总结,从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到每一次活动的组织细节,深入剖析,力求未来能做得更好。“每一次总结,都是为了下一次更有力量地出发。”队长表示,他们希望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传承下去,让未来的支教活动更加成熟、有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柳

编辑 李杰

二审 潘树涛

三审 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