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说:沈阳师大多名学生呕吐腹泻,公共用水安全容不得半点疏忽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心怡 戴凯霖 通讯员 沈嘉忆
高校蓄水池的出水口竟然检测出诺如病毒?
沈阳师范大学自8月31日起陆续出现学生有呕吐、腹泻的症状,截至9月7日的通报,累计报告病例有胃肠炎症状者达2087人,已痊愈1817人。经过流行病学的调查,确定事件源于学校第三生活区自备井蓄水池遭受诺如病毒污染。目前发病高峰已过,新增病例呈下降趋势,自备井已被封闭,学校正在协调保障学生用水。
诺如病毒通常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蓄水池污染可能源于水体直接接触污染物或者消毒不彻底。而自备井作为集中供水的系统,它的安全标准理应高于普通市政供水,如今却成为病毒传播的渠道,不得不令人质疑日常监管是否存在盲区。
更令人担忧的是校方应急响应机制的迟缓,据一些学生的网络爆料,此前已陆续有学生反映水质问题,称水有铁锈味,颜色浑浊等,但校方并未及时响应彻查,直至大规模感染爆发,校方才采取紧急措施——这种“事前漠视、事后补救”的处理方式,显然无法满足校园安全管理的要求。
根据沈阳市疾控部门的通报,尽管官方已封闭水井、启动市政供水接入工作,但仍留有疑问:病毒究竟是通过什么路径侵入?全校供水管网是否已完成全面检测?周边居民用水是否安全?还有,谁该为此次事件负责?唯有启动问责程序,才能避免“重应急、轻预防”的循环。
高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卫生风险本就高于一般社区。此次事件表明,一些高校可能过于依赖市政管理的“惯性安全”,而对自身特殊供水设施的风险评估不足。
校园安全无小事,饮用水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事后的积极补救永远无法完全抵消事前疏忽造成的伤害。只有将预防关口前移,建立常态化的监测和维护机制,才能真正守护校园中的每一份信任与安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