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天下岳阳 福地怀化——不负大美江湖之行,感受异曲同工之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06:43:00    

(大美江湖。)

三湘大地,名不虚传。

5月12日下午3时许,记者从怀化出发,于当天下午5点多到达岳阳,开启了由湖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大美江湖 天下岳阳”采风采访之旅。

三天行程,收获满满。岳阳真是一个让人眼睛一亮、打开格局的城市。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我联想到了自己的城市怀化。原来这两个城市是如此多娇。

博物馆里躺龙舟

(洞庭湖博物馆。)

这次新闻媒体岳阳行的第一站就是洞庭湖博物馆。它紧邻长江与洞庭湖的交汇处,犹如一所航母横亘在君山区的濠河畔,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霸气”。

(躺在博物馆里的大龙舟)

走进宽敞明亮的大厅,迎接我们媒体朋友的是两条一新一旧的大龙舟。“龙舟躺在正中间,很长很大很震撼,给人一种力量感!”来自永州市冷水滩区融媒体中心的唐梦说,“离开的时候,我还特意看了又看,想到了我们那里也年年举行龙舟赛……”

说到龙舟赛,记者联系了汨罗市宣传部副部长许艳辉。“龙舟赛在我们汨罗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以前是一种祈求风调雨顺的祭祀活动,后来成为了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重要仪式,形成了‘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成为汨罗人民的狂欢活动。他说,“如今,龙舟精神融入在屈原的求索精神之中,激励着全市人民奋勇前行。”

(洞庭湖小镇。)

讲到屈原就绕不开怀化,绕不开怀化的溆浦。2300年前,屈原一路溯江而下,进入溆浦,开始了长达9年的溆水行吟,留下《涉江》《山鬼》《橘颂》《离骚》等千古流传的楚辞名篇,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华文化的天空,也赋予了怀化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学气质。

“楚辞之不朽,离不开溆浦的孵化和催化。”屈学专家考证后认为,屈原流放溆浦,完成了政治家到文学家的华丽转身,成为我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开山鼻祖和我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并一跃成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溆浦,乃至怀化由此成为文学创作的福地。

其实,屈原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精神坐标。闲暇之时,我们不妨读读屈原的伟大诗篇,也不妨沿着屈原的足迹,从溆浦到汨罗,从怀化到岳阳,感受屈原的伟大之处。此时此刻,定能感受到屈原那开创性的文学成就、崇高的爱国人格、超前的政治理想……

岳阳楼里刻经典

(岳阳楼。)

5月13日,62岁的退休人员童利勇和老伴带着3岁外孙权奕程从新疆来到岳阳参观仰慕已久的岳阳楼。在此,他边参观文化墙,边教小外孙背记刻在上面的《岳阳楼记》。“这是我们应该记住的经典名篇,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童利勇说,“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熏陶自己的后代,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这些经典内容从小就刻在孩子的骨子里。我看了一下,这里有很多的经典名篇。”

曾记否?“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就这样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被刻在了岳阳楼里。看到刻在文化墙上的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权奕程还现场背诵了一遍,这让大家刮目相看,发出啧啧称赞。

当晚,《今上岳阳楼》的沉浸式演出给新闻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保存了岳阳细节。这部融合“文化+科技”元素的剧目,将是第四届湖南旅发大会重点观摩项目,让范仲淹忧乐精神直抵心间,实现了现代与古代的对话。

曲终人散。当晚,我从心忧天下的范仲淹想到了一生都在为人民吃饱饭而奋斗的袁隆平先生。

让我们品味一下袁老的一生。第一、袁老所从事的事是研究杂交水稻,是事关人民吃饭的事。袁老之所以要研究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吃饱饭,让世界人民吃饱饭,是因为没有饭吃,什么都谈不上,什么事都干不成。袁老把人民吃饱饭的事当作至高无上的天下事,与杂交水稻结下不解之缘。第二、袁老坚持一辈子只做人民吃饭的事,研究杂交水稻。袁老潜心研究杂交水稻半个世纪,始终坚持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四年前,鲐背之年的袁老还在海南三亚南繁实验基地工作。生命弥留之际还问试验田的稻子怎么样,牵挂的是产量。第三、袁老坚持把人民吃饭的事做好。为了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改良水稻品种,成功地将水稻产量从每亩400公斤提升到了亩产稻谷1500公斤。他把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到了越南、印度、菲律宾、美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彰显着他把好事办好的毕生追求。

(江豚湾。)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科研路上,袁老孕育的是伟大精神,留下的是杰出贡献。对于袁老的精神,是情牵祖国、心系人民、胸怀世界、造福人类。对于袁老的贡献,是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为全人类远离饥饿铺就了希望之路。

毫无疑问,范仲淹那镌刻在岳阳楼里的心忧天下的情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袁隆平为解决世界人民吃饭的问题在怀化生活工作了37年。期间,袁老在怀化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杂交水稻难题,怀化成为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地方,因此也成为了世界人民的福地。

纪念馆里传基因

(平江起义纪念馆。)

5月14日上午,100多名媒体记者前往平江起义纪念馆。在此,记者了解到平江起义是指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军湖南省独立第5师一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湖南省平江县举行的武装起义。 1928年7月上旬,中共湖南省委派滕代远到湘鄂赣边界地区恢复湘鄂赣边特委,并同独立第五师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准备必要时举行起义。7月中旬,敌人发现独立第五师第三营长黄公略是共产党员,下令立即逮捕。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第一团,于22日在平江起义。平江起义后,湖南军阀纠集六个团的兵力进行围攻。7月30日,部队撤出平江县城,转战于平江、浏阳和江西的万载、修水、铜鼓,湖北的通山一带,进行游击战争,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2月中旬,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主力部队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其余部分武装在黄公略的领导下,继续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

“平江起义表现出来的是‘对党忠诚、无私奉献、英勇果敢、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平江起义纪念馆讲解员冯宇说,“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应该始终坚持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坚持践行忠诚、坚持改进作风、服务人民。”

平江起义的领导人除了彭德怀以外,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便是滕代远。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额革命家。“滕代远!怀化麻阳人,你老乡呢……”新邵县融媒体中心杨能广说,“作为平江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任过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部长,官至全国政协副主席,好了不起的一个人。”

在杨能广的提醒下,我不仅想到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向警予和新中国第一大将粟裕,还想到了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通道转兵。

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到达通道县城,并召开中共中央负责人紧急会议。毛泽东根据敌情,坚决主张改变原定计划,转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经过激烈争论,会议采纳了毛泽东提出的放弃北进湘西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正确主张。

通道转兵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是红军长征伟大转折的开端,是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怀化不愧是中国革命的福地。今天,“实事求是、敢于斗争、独立自主、勇于担当”作为通道转兵的时代精神被镌刻在通道转兵纪念馆。

岳阳之行,不虚此行。真想不到沿江抱湖的湘北门户与不沿江、不靠海的陆港之城如此相似,可谓:天下岳阳,福地怀化!

(全媒体记者 石金鹏)

(岳阳中华大熊猫。)

(城陵矶客运码头。)

(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