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天津高新区实验室到沧州青县生产基地——一台流量仪表的跨域成长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1 10:58:00    

在天津高新区,天津迅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迅尔科技)总部大楼的产品展厅内,一台台精密的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气体腰轮流量计等静静陈列,它们不仅是企业的拳头产品,更见证着一家从天津大学实验室走出的创业企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浪潮中的成长之路。

流量计检定线

创业企业的三次跨越

“2006年创业时,我们靠着20万元启动资金和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开始了仪器仪表的研发之路。”迅尔科技董事长李红锁的手指划过公司发展历程图,目光落在最初的起点。彼时,几位天津大学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带着将实验室成果转化的梦想,开启了创业征程。

迅尔科技青县生产基地项目。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2006年至2010年是企业的第一个五年,是艰难的“生存突围期”。他们像海绵吸水般汲取行业经验,为其他品牌代工生产流量计,靠精细加工积累技术实力。李红锁回忆:“那时候90%的产品贴着别人的牌子,我们只赚点辛苦钱,但每一台设备的组装调试,都成了后来自主研发的‘练兵场’。”

2010年起,企业迈入“自主化攻坚期”。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的重视,他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话语权。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从机械结构设计到电子芯片开发,逐一攻克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产品的关键技术。后来,企业被认定为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实力得到了认可。“那时候我们的技术工程师们经常在实验室通宵达旦,第二天黑着眼圈开会是常事。”李红锁笑着说。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为企业带来了第三次跨越的契机。当时,位于西青区中北镇的2400平方米厂房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即便又租了一处厂房、两处合计近5000平方米,仍被高速增长的订单“撑得满满当当”。“30%的订单年增长率,让我们不得不考虑长远布局。”李红锁说,正是这次“空间危机”,让企业下定决心走出天津,在更广阔的京津冀版图上寻找新的增长点。

协同发展的关键一步

在沧州青县经济开发区迅尔科技110亩的生产基地里,厂房正有序运转。车间内,数条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作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时显示着从天津总部传来的订单进度。

“我们选择青县,是算清了三本账。”李红锁坦言,2012年起,企业考察了天津武清、静海及河北省多地,最终青县的综合优势令其脱颖而出。成本账上,当地工业用地价格仅为天津的三分之一,人力成本也更具优势;产业账上,沧州地区的铸造、表面处理等配套企业,恰好填补了产业链前端环节;物流账上,沧州距天津总部一小时车程便于沟通管理,靠近天津港,又为外贸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2015年,企业正式敲定青县生产基地项目。从图纸设计到2021年全面投产,这片土地见证了协同发展的务实成果。“最开始天津的老工人不愿意跨省工作,我们就搞‘双班制’——老师傅在天津带新人三个月,再到青县现场指导,硬生生把技术火种传了过去。”李红锁说,如今100多名员工中,本地产业工人占绝大多数,10余名天津派驻的管理骨干每周往返两地,形成了“研发在天津、制造在河北”的协同格局。

基地的效益正在逐步释放。一期10万台(套)的年产能,是天津基地的4倍;二期投产后,20万台(套)的产能储备更让企业有了承接大型项目的底气。“现在客户来青县基地考察后都非常满意,他们说‘看到这样的规模和管理,我们放心。’”李红锁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科创路上的资源纽带

“如果说协同发展给了我们成长的空间,那市科协就是为我们插上了翅膀。”李红锁说。

作为天津大学学生创业企业,团队在创业早期就得到了天津市仪器仪表学会的技术指导,并与市科协、南开区科协建立了联系,获得人才培养、创新资源对接等服务。在市科协的帮助下,企业对接到了北京资源——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从此打开了全国行业资源的大门。“学会活动上,我们见到了起草行业标准的专家,才知道自己的产品在精度指标上还有提升空间。”李红锁回忆。

更让迅尔科技受益的是产学研的精准对接。七八年前,在开拓油田计量领域时,传统产品无法满足原油高黏度、高含砂的计量需求。通过学会搭建的成果数据库,迅尔科技找到中国科学院研发的特种传感器技术,双方联合攻关,成功推出适配复杂工况的流量计。“学会和科协就像‘科技红娘’,把实验室的好技术送到了生产一线。”李红锁说。

在政策服务方面,科协的支持同样务实。今年3月,市科协科创部负责人带着行业老专家上门,为企业梳理政策清单。李红锁说:“他们像查字典一样,把国家、天津、河北的政策一一对应,帮我们找可以申报的企业支持政策,在他们的指导下,现在我们正在申报天津市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天津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集成应用项目。”此外,截至目前,通过市科协的民营企业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企业已有5人获评正高级职称、7人获评副高级职称,人才梯队建设驶入快车道。

迅尔科技的成长轨迹,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微观样本。正如市科协科创部负责人所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配合行业主管部门搭建桥梁、打通梗阻,让协同的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个奋斗者。”

当创新的种子遇上协同的沃土,必将绽放出更绚丽的发展之花。迅尔科技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