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七旬老人被蜇死,摘蜂窝者被提起公诉!伤人马蜂到底有多危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7:30:00    

被蜜蜂蜇一下

很疼

被马蜂蜇到

却有可能闹出人命

2024年9月

一对堂兄弟相约采摘马蜂窝

不料导致路过的老人被蜇中毒身亡

今年1月

兄弟俩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

被提起公诉

一窝马蜂的杀伤力

为何这么强?

老人被马蜂“围攻”

听说用马蜂泡酒可以治疗痛风,2024年9月,家住贵州省毕节市的陈载与堂弟陈新两人相约去采摘马蜂窝,他们带上防蜂服、梯子、锯子等工具,在一棵香椿树上发现了蜂窝。

起诉书显示,在陈载、陈新计划采摘马蜂窝时,曾有3人路过事发地,提醒他们不要乱捅蜂窝,以免蜇伤路⼈。然而,在采摘的过程当中,树枝突然被锯断,蜂窝外壳脱落,⼤量马蜂飞出,2人见状骑车离开现场。

当时,七旬老人贺清刚好路过此地,兄弟俩没有注意到她,也没有想到之后老人会因遭遇蜂蜇而离世,“只晓得叮到人了,没想到会出人命。”

听说母亲被马蜂蜇了,贺清的儿子刘刚立即骑车赶往事发地,10分钟后,他见到了被蜂群“围攻”的母亲,又急又心痛:“那蜂子起码有几百上千只,围着我母亲打转,蜇她。”当时,没人敢上前去帮忙。刘刚接过周边人递来的防蜂服,迅速穿上,跑向蜂群赶走它们,将母亲背了回来。

贺清的大儿子刘康听现场人员说,这群马蜂一直追着母亲,“我妈70岁了,遭蜂子叮了就跑不动。”尽管脱困后被紧急送医,贺清仍不治身亡。经贵州名鉴司法鉴定中⼼鉴定,贺清系被⼤量蜂蜇后蜂毒中毒身亡。

刘康表示,这件事对他家庭的影响非常大,但他觉得,肇事者也不是有意的,“大家都不愿意看到这种事发生。”

事发后,陈新支付了贺清家属3万元丧葬费,陈载赔偿了贺清家属16万元。2024年10月22日,贺清家属出具谅解书对陈载予以谅解。

2025年1月,陈载、陈新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一案,移送至当地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认为,被告⼈陈载、陈新在采摘蜂窝过程中,明知可能发⽣致⼈伤亡的后果,但轻信能够避免,导致⼀⼈死亡,其⾏为已触犯《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百三⼗三条,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过失致⼈死亡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5年2月,此案开庭审理。被告人陈载的辩护律师提出辩护意见,公诉机关指控陈载犯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罪名不能成立,本案系一起意外事件,依法应当判决无罪。

辩护律师分析说,在事发的整个过程中,陈载、陈新均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且在发现马蜂窝难以弄下的情形下主动停下来,故二者并不存在刑法上的疏忽大意的过失或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更没有让马蜂蜇人死亡的主观放任意思。其次,马蜂蜇人死亡本身属于极低的概率事件,对于大众而言,这本身超越了大众应当具备的预见能力。因此,对于死者死亡结果而言,被告人是不具备预见能力的。

他认为,“此次事件中,被告人的危害行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并非直接的决定性作用,系原因力的结合所致,符合民事侵权责任的范畴,危害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对于此案,律师徐昕分析认为,尽管陈载捣蜂窝引发了蜂群骚动,但这一行为与贺清的死亡结果并无直接因果关系。“贺清的死亡与同行的人招惹蜂群的行为,其自身的年迈身体状况、逃离蜂群的疏忽,急救过程中的延误等都有密切关联,多种因素交织更属意外事件,故并未达到刑法上关于过失犯罪的标准。因此,陈载是无罪的。”徐昕说。

4月22日,距离开庭已经过去近2个月,陈载一直在等,未知的判决、10多万元的外债,他迫切需要拿到一个结果。“事情出了就要面对”,陈载表示,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希望早日拿到判决,积极配合处理。

马蜂毒素能要命

伤人事件屡发生

近年来,关于马蜂蜇人的事件并不少见。

2023年7月27日,浙江永康一男子在山上被马蜂蜇伤,其背部、腹部和臀部均被马蜂蜇伤,毒素蔓延后男子全身麻痹,所幸救援及时,身体无大碍。

2023年,河南洛阳一名46岁的男子到自家平房上干活,不料被一群马蜂攻击,短短几分钟,男子就出现了呼吸困难、嘴唇发紫等症状。遗憾的是,医生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了一周,未能挽回其生命。

2023年,四川泸州38岁的民间航拍摄影者宋某某在古蔺县白泥镇山区航拍时,因寻找无人机被野蜂蜇伤,经抢救无效身亡。

2024年底,四川南充一男子意外被马蜂蜇伤了后脑,在前往诊所求医时,男子出现了头晕、呕吐的症状,随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前往医院,然而,11月2日,男子病情恶化,经医院抢救无效去世。

被马蜂蜇了,这么要命吗?胡蜂,也名马蜂、黄蜂、草蜂等。世界上已知胡蜂种类有5000多种,我国记载的有200余种。

提起蜂蜇伤,我们常常会想到蜜蜂,蜜蜂总科包含多种蜂类,多有毒刺,一般蜜蜂只能蜇一次,而胡蜂科是除蜜蜂类及蚂蚁类之外的最能蜇刺人的昆虫之一,体大身长,毒性也大,胡蜂具有极强的攻击性,由于毒刺结构特别,刺入受害者皮肤释放毒素后可轻易拔出,可以蜇多次。

浙江医院急诊科戴海文主任医师表示,被胡蜂蜇后,局部伤口可出现疼痛、红肿、丘疹及红斑,或中心坏死性病灶,严重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伴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全身多系统损害,严重中毒者可死亡。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章晓红介绍,马蜂蜇人危害人体健康,主要是其毒素剂量累积导致,比如头脸部、上颈部等靠近心脏部位,有超过10处被蜇,就是比较危险的情况。另外一种危险是人体对毒素中的一些物质也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被蜇后6个小时之内出现蜇伤处水肿、皮疹、上呼吸道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路遇马蜂,如何应对?

蜂蜇伤后果很严重,切莫大意。若被蜂蜇伤,第一时间要认清“凶手”。

如何区分蜜蜂与马蜂?

马蜂腰明显,且头部及身体光滑,蜜蜂反之,即马蜂光溜溜,蜜蜂毛绒绒。

被蜜蜂蜇伤后,可以在伤口处看见一根毒针和一条黑线,而被马蜂蜇伤后很少在伤口处看到毒针。

被马蜂蜇伤时,通常出现蜇伤处疼痛,皮肤呈局部瘀斑,周围伴发荨麻疹样改变。被蜜蜂蜇伤或其他蚊虫叮咬后,通常会出现局部皮肤肿胀、充血,伴有疼痛或瘙痒等症状。

被马蜂蜇伤如何处理?

马蜂蜇伤早期救治是防止发展为重症的关键。如果判断被马蜂蜇伤,应立即前往医院,迅速评估病情。

马蜂蜇伤局部治疗:1.对蜇刺仍遗留在皮肤者,可拔除或胶布粘贴拔除以及拔罐取毒针,不能挤压;2.局部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或选择弱酸性液体如食醋等;3.蛇药片口服或碾碎调成糊状涂抹伤处;4.建议初步处理后尽快转往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而蜜蜂蜇伤一般不会造成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以局部治疗为主。蜜蜂蜇伤后有毒刺,毒液成酸性,可用弱碱性液体冲洗,如肥皂水或2%-3%碳酸氢钠溶液等。过敏体质、特殊体质的人及时就医。

外出时如何避免被蜂蜇?

1.蜜蜂通常不会随意攻击人类,遇见蜜蜂,不要用手挥舞驱赶,远离它即可。相反,如果极力抵抗,蜜蜂会误认为遭到攻击,甚至发出讯息招来群蜂进行集体攻击。

2.马蜂一般不主动攻击人,只有在受到惊扰时,或环境中有其他化学品气味刺激时,才会袭击人。

3.医生提醒,去野外尽量避免穿着色泽鲜艳或黑色的衣服,建议穿白色、绿色、卡其色服装。

4.如果发现马蜂,千万不要奔跑、鞭打或扑打,保持静止,最好等到马蜂飞走以后再离开。

5.另外,要避免使用含香味的防晒霜、香水等化妆品。保管好食物和饮料,避免含糖和甜味饮料外露。

6.若是不小心在山上、野外碰上了马蜂蜂巢,立即远离,以免惊动、侵扰整个蜂群。

(除受访律师、医生外,当事人均为化名)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