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金融“五篇大文章”统计标准明确 提高基础数据质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1:04:00    

人民网记者 黄盛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制度》),重点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的统计对象及范围、统计指标及口径、统计认定标准、数据采集、共享及发布、部门分工等作出统一规定。

《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实现统计对象和业务的全覆盖,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供系统、全面的信息支持。《制度》规定的统计对象全面覆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基础设施机构,统计范围包括贷款、债券、股权、资管债权、基金、保险、衍生品等多种金融工具和产品,综合统计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的工作情况。

二是实现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统计指标及其标准和口径的统一、协同。《制度》设置重点统计指标共计200余项,涵盖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融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业务以及其他重点指标。对每项指标均规定了统一、协同的统计标准和统计口径,与国家统计标准、行业政策、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及现有实践有效衔接。

三是建立统筹一致、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制度》规定,中国央行负责数据归集汇总,统一编制形成全量统计报表和指标。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组织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机构认真落实统计数据采集要求和源头数据质量管理要求,加强数据共享。

另外,在工作机制方面,央行将负责数据归集汇总,统一编制形成全量统计报表和指标。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组织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机构认真落实统计数据采集要求和源头数据质量管理要求,加强数据共享。

据了解,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将“建立健全金融‘五篇大文章’统计制度”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制度》印发后,央行也同步向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印发了总体统计制度的指标、标准和要求。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央行还配套建立或修订了相关细分领域的统计要求,与总体统计制度一起构成金融“五篇大文章”1+N统计制度体系。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当下金融机构在“五篇大文章”的统计指标、统计口径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容易造成机构之间“各说各话”,影响行业、机构之间可比性;还有部分机构为了凸显工作成果、获取相应激励,随意扩大统计范围,扭曲统计标准,导致相关数据存在较大“水分”,让结构性政策措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也让决策层、监管层难以有效掌握真实情况。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则认为,科技金融中,对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价值等指标难以量化统计;绿色金融中,准确界定绿色项目和评估其环境效益存在一定困难;数字金融中,对新兴的金融科技业务和数字资产的统计也缺乏成熟的方法。他建议,各单位应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将采集到的数据提供给相关部门,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避免数据重复采集和不一致性;定期召开会议或建立日常沟通渠道,及时解决分歧;还应共同组织对金融机构和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统计制度和要求;联合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各领域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完善统计制度提供依据。

业内人士表示,央行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覆盖全面、标准统一的金融“五篇大文章”统计制度,既有利于提高基础数据质量,便于各方高效利用;又有利于更好支持相关领域考核评价,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