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办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08:28:00    

惠州今年计划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485个。

“惠民驿站”让新业态劳动者有歇脚地。

惠州市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的岗前培训公益班教学现场。

惠州中小学校100%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图为惠州某学校心理老师在跟学生做沙盘游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时间过半,年初由惠州市人大代表票决产生的2025年市十件民生实事办理进度如何?

7月9日,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集中履职月首场活动——举办2025年代表票决市十件民生实事督办工作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各专工委负责同志及参与督办的10位人大代表参加座谈并围绕推进市十件民生实事作交流发言。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民生实事办理情况,18个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并回应代表关切。

笔者从座谈会上获悉,今年惠州市十件民生实事涉及10个方面19项任务,截至目前,3项已完成,其余16项正在推进。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张国威 罗锐

通讯员 郭敏 陈瑞凤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惠民速办”一体化平台上线

7月1日,惠州市“惠民速办”一体化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如今,通过“惠民速办”小程序、“惠民速办”门户网站,市民可以在线反映惠州市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各类非紧急诉求事项,各部门可以及时为市民排忧解难。

作为惠州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惠民速办”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全面推动社情民意及时感知、快速响应、高效办理。依托12345热线平台,该平台把市民“有感小事”办成民生“暖心大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教育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今年,惠州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解决就学难题,全市计划年内建成20所学校,目前已建成5所,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1485个、公办普通高中学位1000个。此外,还有6所学校启动建设,为更多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惠州市507所中心校以上学校中,已有496所完成心理辅导室建设。全市中小学校全部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市内7家精神专科医院开设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30家二级以上医院中,有25家设置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门诊。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为超过1.2万名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惠州实施“一镇一名医”固本强基行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等7家医院与全市51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帮扶关系,共遴选派出21名名(中)医和39名骨干专家团队,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基层医疗服务。

5个交通堵点已完成整治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惠州加大就业保障和重点群体温馨暖心服务平台建设。目前,惠州进一步整合就业驿站、惠民驿站、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资源,打造100家涵盖三方服务的综合平台。在实体整合的15家平台中,有12家已全面完成三方功能整合,进一步扩大就业帮扶范围。

在交通出行方面,交通“堵点”和“黑点”的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科学施策、优化设计,多个区域的交通通行效率显著提升,惠州市10个交通“堵点”中已有5个完成整治,10个“黑点”中也已有3个改造完成,居民出行更加顺畅安全。

在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活动监管方面,物业管理的立法立规工作已经启动。《惠州市住宅物业服务条例(草案)》正在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不断强化物业安全生产管理。

此外,重点群体社会服务保障也在持续提质扩面。目前,惠州市设立市级社区康复综合服务中心2个、县(区)级综合服务中心4个、镇(街道)社区服务点95个,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291张,累计提供近8万次居家养老免费上门服务。惠州市儿童公园预计12月底建成开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在老年助餐服务方面,已新建21个长者饭堂,优待对象从户籍老年人拓展至常住老年人。

推动每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办好民生实事有赖于人大力量的监督推动。按照市委工作要求,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强对市十件民生实事的督办力度。

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和人大监督职能,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常态化监督,通过专题视察、跟踪问效、满意度测评等方式,紧盯项目进度、资金使用和群众反馈,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每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惠州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对民生实事办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各项工作符合民意、顺应民心。

市政府将以“钉钉子精神”压实全链条责任,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紧盯滞后项目攻坚突破、在推项目提质增效、建成项目长效运营,努力把每一项民生实事打造成经得起检验的“民心工程”。

■人大督办

加大监督确保民生实事见实效

在座谈会上,惠州市人大各督办专委、工委汇报了督办情况,通过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加大监督力度,创新监督方式,确保民生实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实施‘惠民速办’服务体系”项目的监督中,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制定专项监督方案。通过定期开展督查、代表参与监督、建立定期报送信息制度等方式,预算工委协调推动项目建设,并持续督促实现“惠民速办”服务体系在一体化平台上线后平稳运行。

针对“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活动监管”民生实事项目,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同步推进立法与监督两项工作。目前,《惠州市住宅物业服务条例(草案)》已完成初步起草,在监督方面,城建环资工委会同市住建部门开展明察暗访,开展“物业服务企业履约不到位,侵占业主公共收益”专项整治工作。

在实施交通拥堵点和隐患点治理项目中,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牵头协调多部门力量,先后开展多轮现场督查,并建立定期报送信息制度。截至7月初,10个交通拥堵点、10个交通隐患点治理总体进展顺利,预计10月底前全部完成治理任务。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对“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等4项民生实事开展系统督办,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掌握项目推进实况。目前,9项任务已完成4项,其余5项工作正在推进中,其中,惠州中心校以上学校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完成率已达97.8%。

在“加大就业保障和重点群体温馨暖心服务平台建设”等3个民生项目上,市人大社会委不断增强监督实效,目前,100家综合服务平台中,实体整合15家,7月底前可全部完成;另外85家综合服务平台通过配置自助服务终端进行整合,预计11月前完成。

■代表建言

把“金点子”变为“金钥匙”

在民生实事办理工作中,惠州市人大代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参与到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中来。座谈会上,多位市人大代表围绕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意见建议,把“金点子”转化为推动民生实事的“金钥匙”。

“物业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基层治理的‘痛点’和‘堵点’,成为影响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关键小事’。”来自社区一线的市人大代表张东玲建议,应尽快出台《惠州市住宅物业服务条例》,建立“吹哨报到”机制,确保多部门联合响应,提升监管效能。

教育资源配置同样是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来自惠州市第一小学的市人大代表余丽敏指出,近年来惠州大力推动新建、改扩建学校,增加公办学位供给,但从结构上看仍存在供需矛盾。她建议,通过“名校+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校辐射范围,对生源不足的“麻雀学校”进行整合,让每一个新增学位都真正承载起市民对“上好学”的期待。

在医疗领域方面,市人大代表、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方快发结合“一镇一名医”强基固本工程提出建议,在派驻医疗骨干前,应充分结合基层实际病种与专科需求,派遣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人员。此外,利用名医或者医疗技术骨干的影响力,定期开展坐诊和带教,让基层群众享受便捷的诊疗服务,也为基层培养人才。

市人大代表、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副主任杨健华关注交通拥堵点和隐患点治理,建议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做法,在隐患多发的城乡路段加装具备AI识别功能的监控设备,自动抓拍违停、占道等行为,同步推送预警至执法终端。同时建立“隐患动态地图”共享平台,让群众可以拍照上传道路破损、标志模糊等问题,后台自动定位派单至责任单位,通过织密“科技防控网”,让隐患发现更及时。

近年来,惠州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困难家庭老人适老化改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覆盖面仍有待加强。因此,市人大代表、广东日升律师事务所主任钟君安建议建立精神障碍患者的动态数据库,实施“红黄蓝”分级管理,推广“社区康复联合体”模式,提升服务覆盖率。

■数读

十件民生实事最新进展

●全市今年计划建成20所学校,目前已建成5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485个、公办普通高中学位1000个;计划启动建设16所学校,目前有6所已启动建设

●496所中心校以上学校完成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全市中小学校已100%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

●10个交通“堵点”整治已完成5个,10个交通“黑点”整治已完成3个

●整合就业驿站、惠民驿站、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资源,打造100家涵盖三方服务的综合平台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等7家医院与全市51家乡镇卫生院建立帮扶关系,共遴选派出21名名(中)医和39名骨干专家团队

●全市已为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291张,为2674人提供居家养老免费上门服务79924人次;计划对22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57户

●市儿童公园预计12月底开园;全市已为22032名新生儿免费筛查遗传代谢性疾病,为21742名新生儿提供免费听力筛查服务

●全市计划新增建设30个长者饭堂,目前已建成2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