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呼和浩特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当之无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2:37:00    

今天出小区门口过马路的时候,低头看手机,没注意到旁边有一个小水坑,这时候一辆轿车疾驰而来,就在我心想不好,要被溅一身水的时候,车稳稳停下等我绕了过去,我不禁心中一暖。今年是我来到呼和浩特的第四年,这四年恰是呼和浩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四年,作为一个“新呼市人”我直观的感受到,这座城市从点滴细微之处做起,变得越来越文明,越来越有温度。

凡人善举彰显城市文明

最近两年刷抖音总能刷到很多同城好人好事,如前段时间洗车场救火的7名顺风快递小哥,去年4月一辆车侧翻起火,2名退役军人冒爆炸风险破窗救出被困司机,用心肺复苏术救活休克老人的见义勇为医学生兼职外卖员,连续9年进山捡拾垃圾,累计清理塑料瓶8.1万个的大青山“清道夫”,用60年时间践行雷锋精神的退休干部魏明,再到此次获评全国道德模范的消防员巴特尔,呼和浩特“好人之城”的称号当之无愧!

文明实践赋能社会治理

这两年在小区物业群里,各色各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总能引发热烈讨论,从解决楼道堆物、充电车棚建设的“微改造”,到寒暑期未成年人实践和亲子活动,这些活动并非自娱自乐,而是落脚于解决群众生活的痛点堵点问题。日常生活中,居民通过“文明随手拍”参与城市管理,12345热线与文明创建联动解决民生诉求。城市治理由“政府主导”转向“全民共治”,折射出的是一个现代化文明城市的治理智慧。

民生工程提升城市温度

不难发现呼和浩特近年来民生项目投入越来越大。数据显示,呼市三年改造1261个老旧小区、87个棚户区、370公里老旧管网,“温暖工程”让冬季室温平均提升3-5℃。更深层的温度体现在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新建改扩建学校新增2.9万个学位缓解老百姓教育焦虑。不断加大医疗投入,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全市“三甲”医院达到14个,开放床位2.3万张。城市“面子”与民生“里子”的同步升级,文明城市创建成为最大的民心工程。

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

呼和浩特GDP从2021年的3100亿元增至2024年的4100亿元,2023年呼和浩特GDP增速领跑全国省会城市,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三项指标增速在省会城市中居于前列,全国百强城市排名从2021年的99位提升至2024年的82位。城市发展带动年轻人用脚投票,大学生留呼就业创业人数突破10万大关。486处口袋公园、529.2公里绿道构建的宜居环境,蓬勃的演唱会经济、跨年夜等文化活动塑造青春引力,三环路贯通、48条断头路打通重构城市骨架,“北疆文化”品牌让青城文脉焕发新生,这座塞外青城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综合实力的最高荣誉,也是呼和浩特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美好愿景,今天呼和浩特终于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背后离不开4年乃至13年来每一位坚守岗位的基层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同样更离不开与城市共同进步的364万呼市人的默默付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成功摘得这一金字招牌,从这个角度来说,呼和浩特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确实当之无愧!(来源:阴山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