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乡村振兴 | 《人民网》点赞沂水:“合”力奏响富民强村壮镇新乐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08:50:00    

4月28日,《人民网》刊发文章《山东沂水:“合”力奏响富民强村壮镇新乐章》,报道我县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富民强村壮镇关键突破口,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美好画卷的有关做法。现予以转发,以飨读者。



4月27日,在山东沂水县杨庄镇罗张村,阳光倾洒在占地2016亩的兴罗果品专业合作社蓝莓基地上,40余万棵蓝莓树郁郁葱葱,枝头沉甸甸地挂满了饱满的果实,宛如一颗颗紫宝石,在绿叶的映衬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微风拂过,果香四溢,劳作的村民们穿梭其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只见村民孙丽丽双手熟练地采摘着蓝莓,动作麻利,不一会儿,手中的篮子便装满了新鲜的果子。她直起腰,望向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果园,难掩兴奋地说道:“咱这合作社可真是给咱带来了好日子!以前靠种地,收入微薄,如今入了合作社,不仅每年能拿到土地租赁费保底,年底还有丰厚的分红,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咯!”


据了解,合作社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村集体、农户以土地入股,其中村集体占股22%。按照“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社员受益”的原则,实行“租赁费保底+收益分红”分配机制。正是这样合理的分红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如今社员从最初的15户发展到了187户,还吸纳了5个家庭农场和4个外地投资客商,带动周边4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让这片土地真正成为了致富的摇篮。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沂水县紧扣“全县整治、全域旅游、全景沂水、全境精致、全民共富、全面振兴”目标,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党建引领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为关键突破口。截至目前,全县共登记注册合作社1914家,其中县级以上示范社238家,多元发展模式遍地开花。


走进许家湖镇,快堡村以东的“沂蒙金鸽”链动振兴示范基地热闹非凡。宽敞明亮的鸽舍整齐排列,1.4万只肉鸽或悠闲踱步,或扑闪翅膀,咕咕的叫声交织成独特的乐章。


许家湖镇秉持“党建引领、村企联动”的发展理念,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盘活闲置房屋和大棚作为养殖场所。企业统一培训、配苗、投喂饲养及回收,形成了完整高效的闭环运营体系。依托山东菲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示范基地,负责统一购销分发,极大地保障了养殖户的利益。目前已有石屋官庄、小李马庄、西戚家庄三个村成立党支部领办的肉鸽养殖合作社,投身到这一蓬勃发展的产业中。


不仅如此,许家湖镇还借助城乡融合示范片建设的东风,探索出“养殖基地+片区旅游”的创新模式。在养殖基地内,专门开辟出鸽子观赏、互动、科普以及产品制作等体验区域,为村民带来额外收入。与此同时,快堡村10000立方米的恒温库资源也被充分利用,延伸了养殖产业链。待恒温库及车间投用后,预计可带动100余人就业,推动肉鸽养殖产业朝着专业化、现代化大步迈进。


而在马站镇,杨家城子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农业发展之路。该合作社成立于2021年,采用党支部领办+全程托管的运营模式,吸引了326户村民入社,托管土地559亩种植小麦和玉米。面对耕地“非农化”、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零散种植效率低等问题,村“两委”、党员和村民代表多次召开座谈会,深入研讨,并前往先进地区学习经验,最终确定了“全程托管+规模经营+联农益农”的发展思路。


该合作社成立专班整合土地,实现“小田”变“大田”,溢出土地68.6亩。同时争取涉农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修建生产路、建设蓄水池、铺设供水管网,提高了高标准农田占比。2021年与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合作,推行“三化五统一”模式,与沂水宏福农机专业合作社携手,提供涵盖种肥供应到粮食烘干等10项经营服务,实现节本增产,每亩节约成本300元,产值增加20%。托管的农作物由中储粮等龙头企业收购。利益分配上,农户入股土地租赁费每亩每年800元保底,经营收益扣除保底后,托管运营公司提40%,合作社拿60%,再按入股比例二次分红。成立至今,合作社累计分红4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加,入社土地从298亩增至559亩,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如今,沂水县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乡村广袤大地上,以产业为笔、以创新为墨,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美好画卷。未来,沂水还将持续深挖潜力,在“合”力推动下,向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更高目标大步迈进,让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不断绽放新的光彩,续写更多富民强村壮镇的精彩篇章。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