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学习进行时|感受阅读的力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22:32:00    

习近平总书记爱读书,并且在不同场合分享和推荐他的读书心得。我们从这些书单里挑选出一部分,制作了一套“藏书票”,送给爱读书的人,一起感受阅读的力量。

【1】

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表示,《共产党宣言》虽然诞生于170年前,但其阐述的基本原理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说过,‘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讲的就是温故知新的道理。今天,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引用《论语》等儒学经典,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

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法国时获赠法文本《论语导读》。习近平主席说:“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们会好好珍藏。”

【3】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讲到:“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岳飞传》,有十几本,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

【4】

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重要演讲。

习近平主席说:“那个年代,我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读了《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剧本。莎士比亚笔下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诉的情感,都深深吸引着我。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5】

版本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欣欣向荣的表征和见证。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华堂里的专题展览——“版本琳琅”。

展览展示着中国当代出版精品和特色版本,习近平总书记指着展台里不同版本的《新华字典》,对大家说:“这几个版本我都用过。”

已经略微泛黄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版本的《新华字典》,勾起了总书记的思绪:“那时候去陕北插队,在地里干活时我兜里就揣着一本《新华字典》,休息时就拿出来翻两页,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看一个字有几种发音、有几个意思,怎么用字用词才是准确的。我们写文章,一下子用五六个排比句、五六个成语就好吗?不一定,关键是要从中选出一个最准确的、最好的词,而不是‘抖书包’、‘掉书袋’。”

【6】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国家版本馆考察调研,仔细观看“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等经典红色作品的手稿及图书版本。

“三红一创”是《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山保林”是《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经典红色作品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这些书当年都看过,激励了多少人啊。这些优秀的老作品、老片子,现在也应该拿出来看一看、放一放。”

【7】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提到,“我年轻时多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

习近平主席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在这次专访中,他列举了许多俄罗斯作家的名字,表示“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习近平主席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8】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主席说:“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

【9】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引用了《左传》中关于“和”的一段话。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中国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习近平主席说,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