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女孩小依依回杭复诊,她爸爸悄悄带了一个馕,说要谢谢杭州医生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蓝震 包一圣 通讯员 祝姚玲

小依依和父亲 记者 包一圣 摄
还记得潮新闻一直关注的阿克苏心衰女孩小依依吗?潮新闻记者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获悉:在浙江和新疆两地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过去近半年间,小依依恢复得相当不错,预计今年9月就可以正常入学。
7月18日中午,记者来到浙大儿院滨江院区,再次见到了小依依和她的父亲艾尔西木·吾斯曼。父女俩的笑容明显多了。
艾尔西木·吾斯曼:“医生说,女儿可以上学了”
在浙大儿院滨江院区一楼大厅,艾尔西木·吾斯曼正在排队办理出院手续。一旁的小依依和几个小朋友玩耍着,肉眼可见长高长胖了。
“医生说,女儿可以上学了。”这是艾尔西木·吾斯曼见到记者后说的第一句话,也是他此次带女儿来复诊最想听到的答案。
这位来自阿克苏拜城的硬汉,不善言辞,但对女儿的爱倾其所有。
去年8月,小依依被新疆当地医院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一个月后没有明显效果,眼看一向活泼开朗的女儿渐渐昏迷,一家人心急如焚却手足无措。乌鲁木齐一名医生建议他们来浙大儿院试试。
从未出过远门的艾尔西木·吾斯曼,揣着全家仅有的3万多元存款,叫上一辆救护车,带着女儿和妻子,花了四天四夜赶赴杭州。
那次孤注一掷的远行,改变了这个家庭的生活轨迹。
接下来的136天治疗中,在浙大儿院医疗团队和包括潮新闻·钱江晚报在内的社会力量的关心之下,小依依筹集到了82万元善款,且连闯数关赢下了这场生死较量。
今年1月15日,小依依顺利出院。潮新闻记者帮他们联系好了航空公司,并跟随他们回到阔别四个多月的家乡拜城。
当时,在拜城县人民医院,潮新闻记者见到了儿科主治医师母东红,她说:“小依依不光浙江很重视,回到了拜城我们一样很重视。”她嘱咐艾尔西木·吾斯曼一些女儿病情复查和用药注意事项。
7月15日,时隔半年,艾尔西木·吾斯曼带着女儿再次来到杭州。
出发之前,艾尔西木·吾斯曼给小依依的主治医生杨丽君打了一通电话,说要给她带一份礼物,被杨医生婉拒了。
“结果到了医院,他拿出了一个比脸盆还要大的馕,那一刻真被惊喜到了。”杨丽君对记者说,“我查了下导航,这是一个来自四千公里之外的馕。作为一名医生,能被患者惦记着,感觉很幸福。”

杨丽君向记者展示礼物 记者 包一圣 摄
浙大儿院医生:“这半年的康复,可以打95分”
来自天山脚下的小依依,牵动着钱塘江畔医护人员的心。
“即使放眼世界,这都是一个奇迹,国内外同行都对我们的成功救治表示赞叹。”浙大儿院党委书记舒强教授很关注小依依的情况。
去年9月13日,舒强教授主刀为小依依开展了国内首台Jarvik2015植入手术,这刷新了该院在2023年2月创造的国内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植入最小年龄、最低体重纪录。
今年1月小依依出院前,考虑到两地距离,浙大儿院诊疗团队主动与拜城县人民医院取得联系,并于1月3日召开线上会,针对回乡后的复诊、用药等展开沟通。
这次小依依来杭复诊,是一次计划内的例行复查。
“这半年时间,我们医疗团队和拜城县人民医院的儿科团队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及时掌握小依依的检查情况,了解监测药物浓度,观察心功能和脏器功能等情况。”浙大儿院心衰/机械辅助循环科主任林茹告诉记者。
再次看到小依依“回家”,林茹很开心。“从检查指标来看,小家伙目前心脏功能非常好,无论是收缩功能、舒张功能还是心室大小,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免疫的药物浓度也控制得非常好,其他脏器功能包括全身情况、营养状况都比较理想。”她笑着说,“这半年的康复,我给小依依打95分。”
小依依的爸爸关心孩子能否正常入学,医生给出了明确答复:“小依依的身体状况已经达到入学条件。”
不过,林茹还没能完全放下心,“小依依还在康复期,做好个人防护很重要,比如在学校要戴口罩,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减少病原菌入侵。”
这几天,医生反复向艾尔西木·吾斯曼强调了一些生活细节注意事项,“希望小依依能够健康安全地融入社会。”
办完出院手续后,艾尔西木·吾斯曼带着小依依踏上归程。在医院门口,艾尔西木·吾斯曼对记者说:“我们不会忘了杭州。”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