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荆江评论:让“同志”称呼重归主流 代表群众心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7:13:00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李昌林)日前,《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聚焦称呼问题:曾几何时,招呼人无须刻意措辞,一声“同志”便可,听者坦然、舒泰。文章热切呼吁,让“同志”这一称呼重归主流,这种旗帜鲜明的态度也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心声。

这不是《人民日报》首次表达这样的观点。此前,该报曾发表《党内称谓容不得江湖气》等文章,一针见血地批评了体制内一些不规范的庸俗化称呼。党报的鲜明立场,呼应了广大干部群众对纯洁党内关系、端正社会风气的深切期盼。

语言是人们互相交际的工具。“同德才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一词古已有之。其释义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后来也常用于我国公民之间的称呼。中国共产党建党伊始,“同志”一词就写入党章,成为体现党内民主平等的规范称呼。从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时,这种表达新型官兵关系的“同志”称呼便在我军中确立。革命战争年代,从领导人到普通党员、从将军到战士,“人们骄傲地称呼是同志,它比一切尊称都光荣”。一声“同志们,跟我冲啊”,激发无数将士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勇气。一声“同志,找到你了”,表示孤身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地下工作者找到了党的组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人民伴随“同志”称呼走过了22年血与火的艰难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反复强调:“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党内一律称同志”。这是对优良传统的坚守,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多元变化,部分影视作品把我军的“同志”改为“兄弟”,社会上“先生”“小姐”“老板”“哥们”等称谓流行,互称同志的优良传统也日趋式微,群众对干部、下级对上级的称呼渐渐让位于职位或敬称。

称谓非小事,折射大风气。“同志”的称呼朴实庄重,饱含平等友爱、团结亲近和共同信念。能被人称为“同志”,通常是得到了最高认可。“同志”被“老大”“老板”“头儿”“哥们”“姐们”所取代,看似亲切,实则是江湖作派的翻版。官职化、市场化、江湖化、亲戚化的称呼,损害干群和上下级关系,模糊了党内政治关系的严肃性,极易滋生“小团体”,污染社会风气。

虽说称呼有其潮流性和变化性,但“同志”所蕴含的“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具有强劲的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喊一声同志近一分,称一声职务隔一层”。“同志”体现平易亲近和纯真感情,彰显干群平等、官兵一致,同甘共苦、休戚与共。在党内坚持互称同志,有利于淡化特权思想和官僚气息,彰显人民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社会上倡导互称同志,便于拉近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彰显官民“同心同德同力同行”,还能避免庸俗称呼的虚假与矫情,引领社会风气向善向上。

“同志”,是共同理想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这个称呼不过时、也不老旧。共产党人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靠的是志同道合,而非称兄道弟、拉帮结派。新时代新征程,应该以“同志”称呼唤醒同心精神,引领党风政风回归纯净,引导社会风气重归淳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同心同向的干事氛围,将党心民心凝聚成振兴中国的共同意志和奋斗力量!

编辑: 袁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