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人”戴上劳模奖章
原标题:“娘家人”戴上劳模奖章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徐新星
“如果说企业是眼镜框,职工是眼镜腿,那工会就是连接镜框和镜腿的螺丝钉。”陆逊梯卡华宏(东莞)眼镜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韩裕生这样形容工会工作。担任工会主席10年来,他努力做好“螺丝钉”,在企业与1.6万多名职工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4月28日下午,全国劳模、甘肃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潘从明向刚获评全国劳模的徐立平(右)表示祝贺。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伟伟 摄
在今天召开的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韩裕生的胸前戴上了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大会现场,多位工会人同获表彰。他们兢兢业业做事、用心用情服务职工,成为可亲可敬的“娘家人”。
“找到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平衡点”
“把中国的劳动法规转化为外方管理层易懂的管理语言,同时将集团总部的多元文化融入本土实践。”多年来,面对外企的文化差异,韩裕生以“双向翻译”的方式帮助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陆逊梯卡华宏(东莞)眼镜有限公司是广东东莞规模最大外企工厂。2015年,当选企业工会主席后,韩裕生优化企业工会组织结构,在工会委员会下增设工会小组,将热心公益的职工编入各小组,确保工会基层力量延伸到各车间小组,并依据职工兴趣爱好成立多个文体协会,通过发挥基层工会干部和协会的影响力,吸引职工回“家”,入会率达100%。
开展集体协商、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立困难职工救助基金……在韩裕生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职工幸福感不断提升。
“常觉得自己像夹心饼干,可再难也得找到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平衡点。”厦门士林电机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黄惠芳说。
2000年,林嘉兴(化名)加入厦门士林电机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技术员,每月工资450元。此后两年薪资不见涨。“那时每月扣除房租还要给家里寄200元,生活费所剩无几,工资集体合同的签订就像一场及时雨。”林嘉兴说。
2002年,在工会推动下,该公司签订工资集体合同,明确职工年均工资增长2%~10%。每年加薪比例与当年经营状况、职工个人表现挂钩。在工资集体合同激励下,林嘉兴一路拼搏晋升为部门主管。
今年,该公司将迎来工资集体合同的第22次签订。如今,公司职工年度流动率低于5%,年产值从3亿元增长到5亿多元。
“心有一团火,才能温暖更多人”
“如果把工运事业比作一部美妙的乐章,那么我们每个工会人就像乐曲中的一个音符。”2012年,王玥丁从一名小学副校长转行调入重庆市沙坪坝区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启一份温暖事业。
进入帮扶中心后,王玥丁接手了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当时,沙坪坝区城市困难职工达3889户,建档户数在重庆各区县中排位靠前。面对崭新的领域和艰巨的任务,王玥丁压力不小。一段时间的入户走访让她亲身感受到了困难职工的难处,压力逐渐转化成工作动力。
“心有一团火,才能温暖更多人。”王玥丁与同事马不停蹄地走访所有困难职工家庭,摸清家底后,开始长达9年的帮扶工作。她探索“七步脱困法”,分类帮扶困难职工,并针对有大学生的困难职工家庭,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当找到工作的困难职工子女发来短信说拿到第一份工资,那一刻,我感到一种被需要、被信赖的幸福感。”王玥丁说。
1989年出生的王冬林是云南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只有初中文化的王冬林,刻苦钻研,10多年来从对选矿技术工艺流程一无所知的“菜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带出的徒弟大多已经“挑大梁”。
作为职工“娘家人”,王冬林和同事推动企业打造技能培训、比武、鉴定平台,目前已建成技能大师工作站、公司培训中心、技能等级认定中心,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年均开展20余场1000余人次培训。
建成7个职工驿站、成立10余个文体协会、建成可免费停1000余辆车的花园式停车场……王冬林自豪地跟记者分享公司工会提升职工幸福感和归属感而推出的暖心举措。
“再艰难的道路总要有人走”
三十年如一日,“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为我国固体发动机药面整形从手工到机械的转变和安全环境的升级作出巨大贡献。如今,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陕西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他说:“作为一线技能工人,能担任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我非常荣幸,也特别珍惜为职工服务的机会。”
2018年以来,徐立平连续两届担任陕西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他借助“三个精神”宣讲、调研走访等机会,认真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及时反映一线职工心声。“比如我们一线特殊岗位技能人员高级别的技能比武平台少,影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陕西省总工会开座谈会时,我将这个意见带上会,后来在各方努力下,特殊工种省级二类竞赛实现常态化。”徐立平说。
南昌市中心医院青山湖院区艾滋病治疗中心主任、工会副主席胡敏华,是一位知名的抗“艾”先锋。
“逆行者”胡敏华坚守抗艾一线20多年,参与江西省艾滋病治疗中心的创建并打造全省艾滋病专科护理的特色品牌,救护艾滋病患者数千名,获得第48届南丁格尔奖章。
工作之余,胡敏华还走进各地医院、高校开展艾滋病患者互助活动和防艾知识宣讲,足迹遍布江西60多个县、100多所学校、100多个社区。针对孤寡老人,胡敏华推动在南昌市九九颐家养护中心建立“五位一体”医养结合护老志愿服务新模式,为100多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针对艾友等弱势群体,组建“温馨家园”抗艾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为艾友开展心理咨询、健康指导等活动。目前,这支队伍已发展志愿者近千名,累计志愿服务1万多小时,服务群众10万多人次。
“不管是病人、社区老人还是职工,他们都像是我们心中的风筝,总有一根根线牵挂着。”胡敏华说。(中工网北京4月28日电)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