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城善治重在“绣花功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0 08:32:00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对此,我们要深入领会、认真践行,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

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我国城市发展波澜壮阔、成就显著。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从国际经验和城市发展规律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城市管理能力等跟不上快速发展的需要,出现了交通拥堵、职住失衡、内涝积水等“城市病”,也遭遇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群众利益愈发多元、各种诉求日益分化等新挑战。

此时,回答好大城善治的时代课题,尤需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趋势,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的相互关系,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更加注重治理投入,“面子”和“里子”并重,雕琢出城市的品质品牌。只有让治理的“针脚”更细密,城市的运行才能更顺畅、人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数字化时代的“绣花功夫”,离不开科技的坚实支撑。这意味着,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拓宽数字治理应用场景,构建起城市运行与治理的智能中枢。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促进数据互联互通与共享交换,提升治理效能;发挥技术优势,精准识别城市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实现城市安全风险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畅通反馈渠道,用科技手段盯紧细节,让城市治理精准度持续跃升。

善用科技力量,也需要制度创新。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孤岛”如何打破、“条块不顺”如何化解?数字空间安全防范体系如何完善?不少发展中的创新举措,亟待法律支撑、制度保障,从而补齐治理的短板。面向未来,坚持从治理、技术、制度等方面着手,做好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文章,提升城市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现代化治理之路就能走得稳、走得好。

大城善治是宏大命题,同时又是具体且细微的,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必须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出发,从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目标出发,把群众方不方便、舒不舒心、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治理成效的根本标准。改造老旧小区、整合“边角地”“夹心地”、优化公交专用道专用时段、活化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创新举措,推动城市实现“见物”与“见人”、“高度”与“温度”的统一。

“绣花”一样的管理,单靠政府包揽,既不实际,也不实惠。随着城市的生长与发展,其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具有复杂性与综合性,也更加需要在精细治理中催生更多细分服务。从这个角度看,积极撬动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实现政府、市场、社会、民众多元共治,是我们面对“现代化”命题的开拓探索,也将为城市发展能级的进一步跃升打下基础、提供方案。(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